抗日战争时期的万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起了卢沟桥事故,开端了对华的全面侵略战争。11月8日,太原失守。次年3月,临汾、运城相继沦亡。11日(阴历二月初十),日军牛岛师团一部合作蒙古李守信伪军共500余人,从运城沿北相镇一线北上,进至万泉皇甫村。驻村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马队500余人,稍作反抗后,分两路沉着撤离,一路向乌苏方向运动,一路向北吴方向运动,日军别离跟随这今后。此刻,川军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率所属一O四师数千人由西向东急行军,奉令穿过稷王山、同蒲路奔向中条山防线,在新庄、乌苏等地猝遇强敌,溃不成军,所幸战后整理,军容重振。
一小股日军窜上孤山漫坡,与晋绥宪兵四分队在黑子沟激战,宪兵谢锡钺等9人壮烈殉国,仅队长一人逃过,日军开拔万泉城沟东之荆村、涧薛一带,隔沟用山炮、野炮炮击东城,火力甚猛。牺盟万泉县分会特派员程生秀、县长朱一民率所属公务员、自卫队、公安局干警,由西门退上孤山,转往稷王山,意欲机动游击,拓荒耐久的抗日根据地。
日军炮轰后,步骑联合,从北门蜂拥进城,挨门逐户查找。城内居民随机关人员向孤山躲避。未及逃脱的民众中,有3人惨遭开膛杀戮(内有高小学生、勾栏村人王秉恭),尸横里巷,血肉模糊。杀人一起,大举损坏,架火燃烧屋门、柜门、抽屉,宰杀耕牛鸡犬,烧烤半熟,血污而食,破壳灌饮生鸡蛋,全然一副生搬硬套的野兽相。未逃脱的老、少、青、壮妇女,惨遭日本兵,更有甚者,将油灌入妇女,再行奸污,累累罪过,无恶不作。
同年7月11日(阴历六月十四日),运城日军400余人,步骑炮联合,仍循北相镇--皇甫村向万泉县城侵犯。日军先用小钢炮、山炮、野炮炮击开路,合作机关枪密布扫射,紧接着步骑一起翻过涧沟,从东、北两门进城。
日军二次侵吞万泉后,留一个中队长时间占据,大部队仍循公路,经猗氏返运。日军在万泉的榜首个喽罗为吉松上尉。他把运--禹公路作为中心点,分兵高村庙,建起万泉县榜首个据点。又在县城南门外、孤山北麓土丘上的土地庙驻了一个班,在制高点上遥控县城。日军进城不久,八路军某部一个营驻万泉高家庄,其间一个连进驻皇甫村,派侦察兵摸清了土地庙的地形、地形、路途及敌兵人数、兵器后,于一个夜晚派出一个排,迂回奇袭土地庙。他们匍匐行进,动作灵敏,两个机枪手从庙后枪眼向庙内敌兵突然扫射,日军一个班全被击毙。城内日军听见枪声,上山协助。八路军早已带着战利品--拐把机枪、三八步枪、钢盔,敏捷搬运,回来皇甫驻地。
1938年阴历六月二十六日,万泉日军抓苦力构筑万泉至水头公路。一股日军闯入小淮村,少女2人、老妪1人,抢走骡马3匹,激起民愤,大众报告了驻西景村的万泉公安局长赵德铭。赵率队包剿,日军仓惶溃退县城,公安局缉获大马两匹,三八式步枪数支。公安人员并非战争部队,榜首次煞了日军的神威。正午时分,大股日军从县城奔袭小淮村进行报复,先用燃烧弹燃烧小淮南巷房院46间,又窜向四望村,燃烧薛子金、牛华甫等家房子20余间,烧麦秸10万余斤,焚毁车辆、家具、衣物等不可胜数。
1938年阴历十月二十四日,正值秋冬之交,阴雨连绵,日军集万泉、荣河、猗氏、河津等数县兵卒和伪军,围住驻小淮十八坡一带的教训二师(即后来扩编的三十四军),战争适当剧烈。该师二O五旅旅长续积璋(襄陵县人)勇敢指挥在榜首线,他亲冒炮火,愈战愈奋,终以身殉国。日军恼羞成怒,在各坡垛见人就杀,见房就烧,白日浓烟蔽日,晚间火光冲天,三天三夜,烈焰熊熊。此次烧杀,以汉池垛为最,日军枪刺大众50余人,房子尽成废墟,此为日军在万泉制作的榜首大惨案。
1938年阴历十一月十三日,日军复又集结万、荣、临、猗、安、夏6县敌兵及伪军,会集进攻三文。焚毁民房、古刹60余间,并将木器家具架入崖窑中,纵火燃烧,烧崩窑洞。一切鸡犬,无一幸存。日军还将马拴在粮囤上,致使粮粪混搅,不能食用。日军居然还大便在饭锅内,撒尿于水缸中,极尽作践之能事。此次,日军枪杀居民3人,杀戮不从之妇女1人。
1939年12月间,日军五路攻击稷王山抗日根据地,山西新军政卫二一二旅乘万泉县城空无之际,运用敌进我进之运动战,围住万泉县城。夜间,部分兵士从东城二道城墙矮小处爬进县城,突击了贾家祠堂皇协军大队部、日军司令部(县高小)和东门卫士等处,撤离时,一兵士误坠城壕,伤重不能举动,天明时被日军射杀。城壕留一木梯,上写北牛池字样,日军因而对北牛池进行恶性报复,连烧带杀惨死居民男女7人,烧民房300余间,抢走牛马驴骡猪羊很多。
日军二次侵吞万泉之后,即妄作久踞之计,先建宣抚班,班长是日自己,董次长(即副班长)还有班本、铃木等日自己,再为翻译、奸细人员。宣抚班向大众宣扬中日亲善、中日同文同种,并进行树立中日满东亚共荣圈、树立王道乐园等哄人的奴化教育,妄图使大众服服帖帖地当亡国奴。后来,日军又将宣抚班改为新民会,借孔孟之道撮合公民,继而进行反抗宣扬,并宣扬强化治安运动,进行,抗日活动。
日军强化治安运动,逼迫沦亡区公民佩带良民证。所谓良民,是对我国兵而言的,良民证又名居住证,是夹在塑料卡中,证上有相片与指纹,加钢印。日伪见人,验证盘查。公民过城门、岗卡或路遇日军,要行礼,口称太君,常常遭到日军咒骂、脚踢、手打或被当上马蹬,或被拉去当苦力,当炮灰,做马夫,抬伤兵,运弹药,做导游,修炮楼,挖壕沟,到吕梁山下挖封闭壕(美其名曰惠民壕)。有的被拉去东北下煤窑,到日本当苦力,死在日本和煤坑中,有的被枪杀或活埋。生活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的沦亡区公民,线;亡国奴不如丧家犬之感。从那个年代活过来的人,浮光掠影,今日的青少年或壮年人是难以置信的。
为树立伪政权,日军先建保持会,比如逼粮、催款、拔壮丁、派苦力、派车辆骡马,要劈柴、肥猪、鸡和鸡蛋、马草、马料等,搜刮民财,乱用民力,荼毒生灵。万泉县保持会正副会长是薛锡镛(字金堂)、杨仙洲。后来改称万泉县政府,继而改称万泉县公署。县公署主管称知事,县政府主管叫县长,先后充当知事和县长的次序是薛锡镛、杨仙洲(护理知事)、姚乐天、王鸿度(字量佛)、司荫昌。姚乐天是个极端分子,解放后被公民政府;王量佛抗战中为十五专署教育科长,路遇日军被捕,后来当了临晋伪教育科长,继而到万泉当了县长。镇反后期,王被判无期徒刑,死于狱中。最终一个县长叫司荫昌。县政府(公署)设有辅导官,也称日本顾问,榜首个顾问是藤田,藤田回国服兵役后,换为左藤。顾问实为太上皇,大权独揽。知事形同傀儡,桀骜不驯,百依百顺。
1941年汾南大扫荡后,日军在西景、贾村庙、南和及稷王山上的黑风山、牛家山等处盖炮楼,建据点,并在县城、西景、高村分设四个区公所(三区后移至贾村庙)。设区的据点,驻日、伪、警,但日军多驻户外,不许伪、警接近。伪、警则驻古刹或民房,常受抗日军民突击,惶惶不可终日。城南土地庙受八路军突击后,日军在土地庙西土丘(人称鳖盖)上建碉,由伪军一个分队驻扎。1944年,日军两辆卡车由运城开往万泉,行至乌停凹地,被猗氏差人局截击,人货悉数缉获。日军又在阎景设据点,日军驻村西南,伪、警驻李家花园。高村庙据点警备队有个会说三国话的朝鲜人,藏着分头,常为日军当翻译,大众叫他帽盖子。他和南和警备队班长红眼子(外号,也为日军当翻译)以收受贿赂、拷打大众、敲骨吸髓、杀戮大众而齐名。这二人,成为路断人稀的恶煞,两地枯井填满了无辜者的骸骨。
万泉的皇协军是1938年冬建立的。日军自称是天皇的戎行,名为皇军,皇协是帮忙皇军的。日军不放心皇协,禁绝他们进城。驻在西城门外(鸭儿沟)的皇协,常常在夜间持枪掠夺邻近乡民,后又迁至桥上村大庙、沟东荆村和北涧高阜文昌庙。皇协军屡次搬迁都遭到抗日戎行的突击,而他们要求进城却遭到日军的回绝,可见日军对喽啰也不放心。后来皇协改称我国警备队,驻进城内贾家祠堂,与日军司令部(驻高小)遥遥相对。开端只要一个中队,后来逐步扩展,大队部驻在县府门前,警备大队长依次是张子敬、解光亭、肖某某,第三任起,由县长兼任,副大队长为专职,扩为两个中队,约120多人。1941年中条山战争,榜首战区卫立煌所辖第五集团军曾万钟部一部被俘,被编为晋南间谍大队。因万泉有稷王山、孤山抗日根据地,晋南间谍大队调来协防,分驻各据点。这部伪军并不扰民,不打我国戎行。1942年的一个夜晚,这部伪军悉数撤上吕梁山,渡河入陕。1942年汾南大扫荡后,该大队辖三个中队。在大扫荡后留下临晋警备一部,无恶不作,民愤极大。1944年,李滋为第五任副大队长,扩为四个中队。1945年,扩为五个中队,张普涵复任第六任副大队长。后三任均与我国戎行有所联络,不单独出动。从王鸿度当县长起,以为皇协扰民,始征良民兵员。警备兵员除拔兵而外,一部分地痞流氓料面鬼,奸淫掳掠,构成匪祸。
万泉榜首任差人所长王立凤,系大连人,精熟日语,开大众大会经常为日军当翻译,曾杀戮抗日军民,后升任冀宁道差人署长,传闻解放后曾当教员。二任所长傅继红。日军屈服前所长为张梦升。1943年,因为太平洋战争敏捷扩展,日伪感到军力缺乏,遂将东南两城门用土袋堵压,黑夜东门由一日兵带警备队放哨,南门派差人放哨。1944年的一个夜晚,第二战区战地作业第九团万泉战工队解天喜等翻过南门,摸入南街口的万泉差人所内,缉获悉数枪械,全城震动,日军非刑拷打南门外、林山籍的差人多名,最终把卸职的警备队长解光亭作了替罪羊。可见当奸细也不得好下场。
日军常驻万泉吉松部队,配备有一门小钢炮,四挺拐把机枪,冲锋枪、三八式步枪、鳖盖合子枪五六十支。分驻各点后,城内仅驻二三十人。兵营称为红部,先驻东门口当铺,后移高小校园,把惠民池包含在内,在池口设岗房,岗房内设牢房,牢房后埋葬被杀军民。抗战成功后,挖出遗体,白骨累累,不忍目睹。日军第二个司令为岗村上尉,第三个司令为深尾,第四个又调来岗村,第五个为谷贺。
日本万泉宪兵队内设便衣,专为捕杀抗日军民。宪兵队只要一个日本宪兵,开端的叫阿部,中心的叫牛草,最终的叫龙本,都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对我国公民用尽了灌辣椒水、上老虎凳、十指下竹签、火烙铁、狼狗撕咬等种种非刑。
阎锡山曾在河南为军政干部第二分校接纳知识青年为学员,后编为游击第四纵队。谢克俭为司令,张普涵为其间一个支队长,大众称为干二军。
1941年六七月间,干二军一部260余人在万泉东南乡周家庄、陈阎庄一带与敌遭受,青年学生个个英勇杀敌,使敌人遭受重创,死伤甚众。恼羞成怒的日军遂从运城、猗氏、临晋向万泉集结,并配有坦克、重炮,运用毒气等火器,将干二军围住于陈阎、周家庄。干二军苦战一昼夜,水米未进,孤军无援,寡不敌众,除少数包围外,75名学生军被俘。被俘的学生被背手绑缚,撕下衣襟,蒙住双眼,禁闭于县城西门外桥头关帝庙内,一个个被拖至庙后古刑场,由一个叫川军的日本刽子手用屠刀砍杀,然后推至涧沟内。只要一个叫杨振河的战俘未被砍死,被推入沟中后装死,天亮今后,他从桥洞爬过南边,幸被烧瓦窑的马起扬救助,换了血衣,包扎创伤。他向南翻过孤山,终九死一生。
1942年4月12日,三路里据点的8名日军密探潜入陈阎庄,被汾南当地团队邵哲卿支队(又名三救部,意为救国、救民、救自己)击毙7人,一人逃回。15日拂晓,三路里日军百余人闯入陈阎,因天下雨,乡民不能下田割麦。日军进村,被宁开娃瞧见,急呼鬼子来啦!遂被日军打死,抛入池中。日军封闭各巷口,用刺刀、枪托驱逐男性乡民,关进孙家祠堂堂屋,逐一拖出,剥光上衣,用刀砍杀,共杀平和居民84人。青年孙青贵冒死求生,撞倒门岗,踢翻机枪,逃过于难。这便是耸人听闻的4·15陈阎惨案。
日军还在万泉县城建立军妓,从朝鲜和亚洲逼迫妇女做所谓慰安妇,蹂躏妇女,这也是日军惨绝人寰的罪过之一,现在亚洲各国妇女正在联合国和日本控诉日军的这一暴行。
太平洋战争迸发后,华北成为日军的后方兵站基地,日军屡次强化治安,进行大扫荡,清查抗日军民,并在万泉抽调苦力到吕梁山下发掘封闭壕,妄图糟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许多人在两军交兵中,或被炮火震塌壕窑压死。日军还经过伪政权,强行保管粮食,怕我国戎行运走,争夺铜铁、棉花、棉布等军用物资。一起,日军还在城内建立合作社,逼迫公民入股,并抓来名绅马锡山当理事长。为了对立日戎行实施经济封闭,日军对食盐、火油、火柴、布疋、糖等实施定量配给,妄图困死抗日军民。日军还在圣庙建立兵站--司理室,储藏军器、弹药、军服、毛毯、盐、糖、罐头、大米、医药用品,建立医疗室,实为日军进攻稷王、孤山的供应部。
1942年5月6日,阎、日、伪三方在吉县安坪村举办平和谈判,日方要阎当即通电屈服,阎要联币(所谓联合预备银行所发行的金票)、,并要求日军容许南粮北运时可经过日军操控的河津、稷王的汾河桥梁,将粮食运上吕梁山。为合作安坪会议,日军退出孝义、万泉两县。麦收前,日军曾派联络组到稷王山脚下的牛池村晋绥三十四军驻地联络。三十四军也派侯、杜二顾问进万泉县城联络,后调一个营进驻距城五华里的荆淮村,并派其间一个连进城接防,在四门布设岗哨。稷王山部队则活跃构筑工事,预备交兵。日军二次撤离万泉县城后移驻猗氏,且伪公务员、军警、合作社人员,留、走、散三者听便。安坪谈判,阎以预备没有老练,通电脱蒋尚须考虑为由回绝日方要求,日方也以容许阎的物资、金钱、兵器数目太大,须待持续交给等外交辞令而彼此支唔,谈判宣告决裂。南撤日军在猗氏仅驻两日,又随九路攻击稷王山之日军大部队重返万泉县城,这是日军第三次侵吞万泉了。进驻万泉县城和荆淮村的三十四军也东撤稷王山,临撤时,向大众宣扬回东山预备大打。
小麦柳黄时,日军以飞机、大炮、坦克、山炮、野炮、榴弹炮,步骑联合,分路向稷王山进攻。三十四军在四望、小淮、灵池、牛池、西村、刘和及闻喜等沿稷王山麓设防,凭仗工事,顽强反抗,并有打死一名日军给予几块银元的赏格,当即实现,官兵激于爱国热情,士气昂扬。战争初期,日军伤亡惨重,日军军官屡次向伪军、苦力和大众说:中央军的大大的有,太君(日军)死了的大大的。日军每行进一步,都要支付很高的价值。奈因干二军在皇甫背面不与稷王山正面反抗的三十四军合作抄日军后路,反而远撤孤山南面,使日军打消了后顾之虑,吕梁山也不派援军策应,三十四军不得不撤出重围,大部突破日军封闭的汾河,退上吕梁山,一部分溃散。代军长王凤山率劲旅四十五师马儒魁部在汾南与敌斡旋,日军步步盯梢。追至张瓮庙,构成围住圈,日军又调飞机、坦克进攻,王凤山率部顽强反抗,在庙北高阜用望远镜眺望,被日军机枪射伤腰部,肠子显露,最终壮烈牺牲。为留念爱国将领,山西省政府将张瓮更名为凤山村,直到解放。1986年3月,山西省公民政府也追认王凤山为勇士。马部退往吕梁山后,汾南一时被日军所操控。
1942年夏征前,阎锡山派吴晟(字哲之)为第二战区战地作业第九团团长、十五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率所属邵(哲卿)、秦(万生)、符(某)三个支队,合作三十四军重返汾南,驻在三文、牛池、周家庄和孤山南麓,与敌进行敌我对峙的奋斗。吴哲之在汾南征粮征布并运上吕梁山支撑抗战,还了一些骚害公民的土匪流氓和奸细,保持当地次序,维护了一些地下党员和前进人士。他还从大后方订阅党和派的书报刊物,使汾南有了新鲜空气。又从沦亡区发起大批学生上吕梁山到山西大学、进山中学、国民师范、一至六联中学习,这批学生后来成为新我国的建造人才。他还请求办一座汾南中学,未准,只批了一座志复两级小学,校名意义是立志克复汾南。
1944年七八月间,猗氏县长董警吾(地下党员)发起汾南事故,率公安局干警东撤解放区稷麓根据地,后改编为汾南支队。地下党员、荣河县长王海清投靠中条山的游击部队。因十五区接连产生的这两件大事,阎将吴晟诱扣克难坡,处于幽禁位置,志复校园笔者的搭档李筱周女士去看他,吴在赠书中夹一个小条给笔者与搭档杨丕洺云:我有志于解放工作。吴晟被扣后,阎改派谢克俭为十五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前一年谢已充当保安副司令,借以控制吴),仍驻三文一带,万泉县长由谢的教师赵济斋充当,驻在上义、下义村,日军不断向这一些当地袭扰和扫荡。
谢克俭下汾南后,征粮、征款,还向公务员和万泉小学教师中的地下党员、前进知识分子下毒手,大搞,以肃清所谓假装分子,在专署抓了王正等人,还检查杨丕洺、吴允武与笔者,抓了秦据信、董烛天、陈玉堂等一大批人,押上吕梁山汾南流动作业队(即特警队)的后方,极大地糟蹋了抗日力气。
1945年麦收前,盟军空军开端向黄河湾炸射。一天,有一支机队向高村庙日军炸射,日军悉数出庙,伏于麦田,一机爬升过低,被碑楼挂伤,驾驶员殉难,射手在友机保护下,撤至邻近村庄,在爱国大众协助下,西渡黄河。殉难空军被日军埋葬,当晚,即被爱国大众将遗体刨走,运往河西。日军战马数匹被盟机射死,万泉日军闻讯丧胆,惶惶不可终日。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诏书,承受无条件屈服。阎令各县进城受降。8月13日(阴历七月初六),万泉县组政经军教统一行政委员会(阎的特别行政组织机构)主任赵济斋派田粮处科长李文卿(万泉县城人)带爱乡团一个先遣连进驻城郊北涧村。经联络,李文卿等先于部队进城,接纳伪县政府,并查封司理室库房。8月14日,赵济斋率爱乡团(团长张子美,后为差人局局长,解放后被)和由警备队改编的保安四支队张普涵部开进县城。
日军谷贺部队事前在圣庙司理室、司令部内池泊、大操场燃烧了很多的军用物资和,一时响声震天,浓烟滚滚,显然是损坏了屈服规则。15日,日军撤回岗哨,整装待命。16日,日军开拔,路经猗氏,被晋绥军某部截走悉数兵器。受武士道精力毒害很深的谷贺上尉,在猗氏城西的碉堡内剖腹自杀,为天皇的武运持久的工作而效忠,甘当军国主义的殉葬者。
日伪最终一个县长司荫昌向接纳人员办完告知,被运城高档查看分院依法逮捕,被运城高档法院分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笔者旁听了审判进程。司荫昌关押在运城的山西第二监狱。解放运城时第二监狱被炸,传说有人在西安还见过他。
成功炮响后,受日军蹂躏7年之久的万泉县克复了,驻万泉的戎行和万泉公民抗战成功了。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还在万泉先后残杀平和居民161人,这还不包含战俘和南和、高村庙枯井中、县兵营岗楼后被残杀的抗日军政人员平和民。
日占期间,稷王山中之三文、小淮坡、柳林庄、南北牛池、西村、刘和、上下王尹等村庄,一向是专署县政府和抗日军民抗战的根据地,孤山南麓的袁家、新寺、马家庄、小桃村和沿山属猗氏县的焦家营、马家窑、杨庄属军民抗日活动地。日军每于战胜之际,大举烧杀掳掠,尤以袁家庄、焦家营被烧为甚。抗日的火苗是烧不尽的,皇甫村数人曾在大杨树下截杀一个日本兵,遭到县长朱一民的奖赏。该村小学生在作文中书写抗日词语,被日发现,当行将村长吾绍历的房子焚毁。此两事,使皇甫公民躲避多日。日军中也有反战的,万泉曾有一名日军从城内携械向吴哲之屈服,因系朝鲜人,吴为其改名为韩拂晓。
日军共燃烧民房456间,三文、小淮坡、袁家庄等地崖窑未计其内,还拆烧了许多古刹,采伐了许多古树。可恨并且惋惜的是,1945年日军在接近屈服前还在孤山上法云寺、金顶庙设据点,拆了一部分古刹,还拆烧了闻名的文物古迹张瓮庙、老母洞转花楼。有人说司荫昌是个好县长,修建了递传井,汲取了北涧的井水,殊不知,老母洞是他一手损坏的。
繁体字的庙字是广、朝两字组成,老百姓拆字说:庙拆了,定要改朝换代了。暗指日本快败了。日本天皇的年号是昭和,大众谐音骂:日本鬼子招祸了。真的日本战胜了。
屈殿奎,)笔名屈碧、匹夫。山西万荣人。高档讲师。民间文学家,风俗学家。《运城》、《飞云楼》,收入《山西资料汇编》第52页、第67页,1960年山西公民出书社出书。